如果你有能力與時間空間上能配合的話,自己來安裝其實是最省錢也最有樂趣。萬一不行的話,找一個好的店家是很重要的。

自己要先準備好,自己才是主導者,不要被店家牽著鼻子走。

老實說國內的店家與消費者都有一些不正確的觀念,以致於整個市場的格局打不開。因為國內的汽車音響店就是那麼多,DIY 的比例很小,因此器材的代理商只要掌握店家就等於掌握市場。所以經濟上的原理對這個不夠公平開放的市場而言並不適用。舉例器材商總是以市場規模小為器材單價高的理由之一,然而降低售價卻未必會使銷受量增加,因為店家的數目有限所以能安裝的器材數量也有一定的限制,不會因為售價降低而有預期的銷售增加。同時對高價的器材也不是每個店家都有能力去發揮最大的性能;所以代理商寧願維持高價把定價訂得很高兒選擇幾個店家來鋪貨。這樣一來銷售的店家少比較好約束,器材的形象與定位也可以抬高,代理商與店家也可以維持高獲利,整體而言還是最有利的做法。其實所謂銷量的問題根本不是問題的要點,這個情形導致經濟景氣好時店家漫天要價,經濟消條時又是削價競爭,歸根究底還是因為整個業界將汽車音響市場弄得很畸形所造成的。消費者本身對系統的校調又沒有概念,以致於汽車音響界無法汰劣存優。成熟而公平的市場來自成熟的消費者。

下面我們就幾點要點來討論:

01. 你是系統的設計者;店家是安裝者。

你要先清楚自己所喜歡的音樂類型,所做出來的系統想有甚麼要求,你的音色要求如何、定位要求如何、你對低頻的要求、對行李廂與車內內裝的完整性要求程度。你把你的要求告訴的的店家,店家最值錢的地方除了安裝與校調外,在一開始的系統設計其實是最重要的。他可以告訴你甚麼器材會適合你,你大約要多少預算才能達到要求,如果預算不許可的話,一步一步為你安排升級的計畫,既能讓你感受的改善以保持你繼續升級的動力;又可以保持升級的彈性 — 我想對一個入門者是很難做到的;店家也會告訴你那些是不容易做到的、或者是妥協時應該怎麼去做。

舉例好了,假設你堅持要聽到從容不吃力的超低頻的管風琴,但他店裡正有一對 5.5 吋的分音喇叭在促銷,所以它就推薦你這對做前音場的喇叭;那麼你以後加裝重低音系統時,店家可能就會跟你說要把 5.5 吋換掉,否則前後音場的頻率會銜接不上。

02. 選擇店家時不要去單一品牌色太濃的店,除非你確認你要那個品牌的器材。

以現今大多數店家的習慣,如果你去某一家器材的特約店都會跟你說『它們的器材是天下一品,其它的都很爛。』,然而那只是基於商業利益與欺負消費者不了解器材而已。器材也許真有好壞,但是到某一個層次以上就是喜不喜歡的問題,而非單純品質而已。

03. 秤秤店家的實力。

如果你對汽車音響或家用音響已有一定的涉略,你可以秤秤店家的實力。有幾個問題是我常問的:

『請問如何估計系統所需的電流與保險絲的號數?』
『請問前後音場的比例如何?做到重低音從前方來的要件為何?』
『請問重低音音箱的類型與優缺點?』
『請問 gain 是做甚麼的?如何調 Level Match?』
『為甚麼頻率響應平直的系統卻為何不好聽的可能性?』
『請問為甚麼高音單體為甚麼要與中音單體距離 30 公分以內?』
『請問如何排除噪音,如何從測試中鑑別出噪音的來源?』
『請問做主動分音式系統時如何對付高音單體與中低音單體的效率不同的問題?』
『店家以甚麼為調音的參考標準?他是不是常聽現場音樂?它是否常聽家用的音響?是否學音樂?』
『是否知道車內還境對喇叭擺位的限制與對策?』
『最好店家有可以試聽的環境,可以做切換的比較,這樣可以讓你有個底?』

如果店家對以上的回答都令你滿意,那麼你應該是找到一家夠水準的店家了。 

04. 店家的屬性。

如果你是只想改裝主機與喇叭就停手的車友,赤峰街可能是個不錯的去處,因為這些器材並不需要太大的調整,在那裡價格比較公開,他們因為裝的量多對器材的熟悉度高,所以出錯的機會不大、且內裝的拆裝又快又好(若常出問題大概也無法生存下去)。至於加裝擴大機那你自己最好具備校調能力,以些許合理的價格請人代勞裝器材自己玩校調其實也不錯的。

至於某些常得獎的店家就可能會傾向裝大套系統,但別被常得獎的聲勢所震懾。你可以要求試聽一下實裝車,不過機會並不大,如果店家知道你是內行人的話、而又肯讓你試聽表示他很有信心,但機會並不大。

05. 自備器材安裝。

如果你是自備器材安裝,價位上又談得攏的話應該不是問題,但是此時店家對器材熟悉的程度就非常重要了,對器材不熟悉的話根本就談不上校調。我就曾遇到過 2 個店家對店主自己號稱“夢中情人”的擴大機一點也不了解。那部機器是兩聲道的,但是 RCA 訊號線輸入接頭卻有兩對,原來的使用手冊也不見了,結果我得到幾個答案:

 .兩對都一樣的,可以任意接。
 .是為了再多出一對 RCA 訊號輸出以提供另一部擴大機之用,那麼哪一對是輸入、哪一對是輸出呢?得到答案竟是都可以。
 .他聽了好久,反正那樣接聲音是對的,也沒有損壞,所以沒問題的。

結果我遇到該器材的北區代理商,他說那兩對是為了阻抗匹配的,在理論上較為合理,我實際上在家裡試聽果真音色上有相當大的差異。

這兩家店家在國內絕非肉腳,都對自己心愛的器材生疏到這種地步,國內到底還有多少店家真正了解器材呢?再有一個原因,國內的器材代理商除了主機有原廠的中文翻譯使用手冊外,幾乎都是只有原文的使用手冊,遇到簡單的器材還可以應付,遇到功能複雜強大的器材又看不懂英文的話,那真的是只能祈禱了。甚至有些明明就是臺灣製非 OEM 的器材,也因為標榜 Made In USA 而硬要用英文的說明書,真是叫人不知從何說起。

06. 店家對器材規格的熟悉度與資料的齊全度。

許多店家在裝完器材後並不會給消費者保證書與使用手冊,問他單體的頻率響應即限制(比參考頻率衰減 3dB 的頻點),一問三不知,請問他如何校調?沒錯,單靠規格是不能完成校調,但對器材的資料與校調前準備如此疏忽,所謂專業程度可想而知。我個人就遇過這樣一個案例,消費者購買重低音單體與音箱,店家言明均為美國原廠,但未附任何保證書,事後消費者發現音箱為臺製,箱內線粗製濫造,店家竟說那是總代理的事,要消費者自行去找總代理,消費者自認倒楣想自己重做音箱,向店家索取單體參數,結果只要來一張型錄的資料,店家重施故技、兩手一攤說,他已經盡力了,他也被總代理騙了。我不知道這種店家在台灣還有多少,而店主還以專業揚揚得意,又是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臺灣汽車音響界傳奇。奉勸各位車友花錢一定要拿使用手冊與保證書,否則以後要自己校調還等摸索半天。

07. 與店家談價錢:醜話要講在前,不要急著付錢。

首先你把器材價錢談妥後應該同時要問配件與線材的等級,許多車友安裝了擴大機也未附保險絲,有些用的線材非常的差,這些都要與店家先談妥的。

交車的技巧是很重要的,不要急著交車尤其系統比較大時,因為店家很可能還沒交錢時一個嘴臉、交錢後又是一個嘴臉,也許他還會幫你調音,但是很可能遇到兩手一攤、最好就是這樣了、或者唬你說這才是正確的聲音。

因為器材實際上是真的須要 Run-in,所以交車時其實要談校調實際上很有問題的,像喇叭實際上就可能需要 100-200 小時的 Run-in,怎麼可能裝好幾小時就調到最佳狀態?

但店家也有店家的立場,不可能讓你把器材開走而不付錢。我覺得最公平的付費方式應該是店家先收器材與安裝的費用,校調的費用則等校調滿意後再付。這種方法雖然最合理,但在今天的臺灣汽車音響界,卻不是很可行的。

雖然業界口口聲聲說,器材的價格之所以貴,是因為美國的價錢只是零售價,台灣卻必須加上安裝與配件材料錢與調音的錢。但是若只是加上安裝與配件的話,其實臺灣的費用還是貴得離了譜:既然校調那麼值錢的話,就不該只是安裝過後一兩個小時可以完事的。校調是值錢沒錯,但臺灣店家校調卻不值得那麼高的價錢。

舉一部很紅的美國 P 牌 4 聲道擴大機為例,美國帶回被打稅才 17,000 台幣,但在臺灣定價就要 50,000 臺幣,私底下跑遍全台北市最便宜也要 33,000。我們來算算帳,店家常用的安裝套件進價在 2,000 左右,品質已算不錯,按照美國的工資來算,每小時 50 美元,一部擴大機要 2 小時,所以共是 100 美元,加上安裝的套件共是 5,200 台幣,難道台灣店家的校調值 33,000 - 22,200 = 10,000 元臺幣嗎?以一個開業醫而言,4 小時看 50 個病人,每位診察費是 200 元來算,剛好就是 10,000 臺幣,然而大多數未受過完整訓練與國家考試執照的安裝店很可能在安裝器材之後的 30 分鐘就跟你伸手要 10,000 的校調費用。於是很多店可能一個月裝幾部車就可以大收利市,我真的很想問,把那些喜歡汽車音響的人當肥羊來宰能宰多久。

歸根究底,有能力安裝的人太少了,所以才可以有這樣的畸形市場。若每個人都會 DIY 或者會自己調音那麼市場就會正常化了。

08. 器材的價格。

器材的價格貴不是新聞了。但貴在那裡呢?

以主機為例,因為市場很開放、量又大,所以有利潤的主機水貨往往充斥;甚至一些日本主機,臺灣還比美國零售價便宜,雖然在美國買器材約可以零售價的 8 折或 7.5 折買到,但加上總代理的保固其實不算貴。舉某 C 牌頂級單片主機為例,美國購買約 650 美元(定價 800-1000 美元)加上消費稅與運費到臺灣也要 750 美元約 24,750 臺幣,加上安裝工料(一小時美金 50),在臺灣裝到好約 30,000 元,價差不過 3000-4000 元,又有原廠保固,所以除非是國內代理商太離譜又無水貨,否則由美國帶主機並不划算。但其它器材就值得討論了。

以擴大機為例,美國製的功率擴大機往往定價在美國零售價的 2.5 倍左右,而一般消費者可以在美國的任何器材零售商以建議零售價的 7.5 折買到器材,代理商一次進大量價錢自然好商量,據我所知,國內店家的批價約等於美國的建議零售價,無論代理商如何地解釋成本問題,代理商的利潤還是有相當大的空間。難道一個臺灣的總代理銷量會不如一個美國區域經銷商?況且美國的市場如此大,他們的生產線是不會因臺灣的進貨量而有影響的。說到消費者保護台灣與美國是沒得比的。在美國若你買了一件器材在外觀與功能無損的情況下,30 天內你可以任何理由退還,這點臺灣總代理是不可能做到的,裝上去聲音不喜歡那你只能自認倒楣。

總代理說公司貨有保固與保障,維修都是原廠零件;但其實當從美國帶器材的價格可以壓到公司貨一半的時候,其實保固就成為很空洞的名詞了。再說維修的零件,公司是否有拒修的權利都很難說,既然是同一家廠商的產品,總代理也許不負保固的責任,但是是否付費維修也可以拒絕,恐怕還有得爭。

那店家的利潤又如何呢?其實我倒覺得像赤峰街那種地方的成本壓得太低了,一部 4 聲道的國產擴大機要價才 6,000,假設師傅一個月工作 20 天、一天裝 5 部、月薪四萬元,那麼每部器材分攤 400 元,兩對最普通的 RCA 訊號線 500 元,加上電源線、保險絲與座、喇叭線(10 米)與接頭至少也要 600 元,分攤店租等開銷 200 元,光成本就要 1,700 元,你想利潤能抓多少?又另一部我知道的擴大機批價約在 6,000 元,裝到好要價 9,000 元,扣去成本的話,利潤也是很有限的,難怪許多店家要裝大系統、裝高價器材。在美國,只要你安裝的是擴大機,那麼工錢就是一樣的,老實說裝一部台製低價擴大機的工並不會比高價擴大機來得少,倒是如果安裝高價器材需要更用心去調整機器。我常問一個問題,店家抓利潤都是照批價的成數在算,當然越高價利潤越高,但是一對 2,000 元的臺製喇叭也是那樣鎖螺絲、一對 4、5 萬的喇叭也市一樣拆門板鎖螺絲,到底我花的錢有沒有所謂的校調呢?店家只做高價器材生意,在店裡抓蒼蠅的錢難道也要算在成本裡?當然交易是願者上鉤、不願者回頭,但也只有在這種不公平的市場情形底下,才會有這種怪現象。

這兩種極端說明了臺灣汽車音響的怪現象。老實說依照店家的經驗來說,甚麼器材裝上去會有甚麼聲音是有個底的,但是事實卻是裝音響像在賭博,出來的聲音是怎樣好像是一翻兩瞪眼:如果店家自認為調好了交車給你、而你又不滿意,那就很可能凶多吉少了。

我覺得總代理與店家可以改變心態,器材公開來賣,但是可以多辦觀摩會,器材裝不出好聲音在於安裝校調,並不會損及品牌形象,像美國 DIY 風氣那麼盛,其水準與市場規模市越來越大,要繼續玩綁店家的遊戲永遠只會是惡性循環。店家若真的有實力,消費者 DIY 後還是會走回頭路到店家安裝,這種錢拿得光明正大心安理得也會比較有尊嚴。您說是嗎?


※ 轉載自《汽車音響天堂》※

相關報導 》》》》》》》》
汽車音響與家用音響
汽車音響的基本功課:術語與解釋
系統的構成 & 器材的簡介:主機部份
主動式電子分音器
其它前級器材
電源處理
功率擴大機
揚聲器(重低音除外)
低音系統
DIY 的注意事項與材料來源
雜音的排除
汽車音響的隔音與制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nry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