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愛汽車音響的朋友們,不曉得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呢?夜深人靜的時候聽音響特別好聽、細節多很多、歌聲也充滿感情呢?

有些系統微小的雜音也會在這個時候份外擾人,這可不是甚麼心理作用喔!在 921 停電的那段日子我常用電池接土砲去推 celetion sl 700 se,那種時刻樂聲也份外悠揚。其實依照聲學的常識來想,也可以合理的解釋這樣的情況。大家都看過臺北火車站前面的分貝計吧?公車一開過去就會跳到八十分貝以上,如果經常在一百分貝的環境下工作的話,聽力就可能會受傷害;短暫的暴露在一百二十分貝以上,也可能會造成聽力的損傷。開過坦克車或找砲兵的戰士們,應該都有耳朵嗡嗡作響好幾天的經驗吧?而一般的辦公室應該在 65 分貝左右、輕聲的兩個人低語大約是 45 分貝左右、而夜深人靜沒有車輛經過的住宅區可能會靜到 40 分貝,因此粗略的來看整個背景的 S/N(訊噪比)比就提升不少了。

一件器材如果要提升其訊噪比,在不更動訊號線路的前提下,對於電源的加強與零件的提升都要花很大的工夫才能提升少許,所以對聆聽環境的改善相對來說也頗具功效。

除了汽車的制震也相當重要,高級車在製造的時候特別在防震 vibration 上花下工夫,因為這種振動感會讓駕駛者產生不舒服的感覺,當然聆聽的情緒也會大打折扣。此外,當音壓到一定的程度或者低頻時,車內的一些組件就可能會起共振,這當然也會對樂音造成不良的影響。這些都是在追求汽車音響的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步驟。


防火牆

引擎本身也會發出聲音,皮帶等等包含改過香菇頭的進氣聲、或者渦輪洩壓聲都是噪音源,這些都經過防火牆來隔絕。有一些車子原廠已經有附加防火牆的隔音材,這個部份要自行 DIY 是比較困難,因為有許多管路通過防火牆,所以比較難施工。我曾經看過有店家參賽的車以泡綿膠處理,但是實在是太醜了、而且往後管路的維修也是問題。這部份可以用制震墊細心的處理,因為制震墊加熱過後都會軟化,所以裁取適當的面積、然後再加施工,在管路的部份用一點力,制震墊就會裂出一個洞,這樣比較容易做出大面積;否則小面積的制振墊比較容易脫落,一般原廠使用的是複合銀色的隔熱材與吸音棉,一般的汽車音響店與材料店買不到。有心的網友可以去太原路看看能不能找到。


引擎蓋

這個部份似乎比較不是那麼明顯,連新款的國產車也都有大小不等、材質不一的隔熱吸音材。我個人是緊貼著引擎蓋貼上一層吸音棉,這種材料一般的汽車百貨都有賣,日本貨大約在 1,000 元左右,使用上注意利用所附的清潔劑,把引擎蓋內面擦乾淨然後撕開離形紙,慢慢的將吸音棉推紮實、引擎蓋背面上的一些支撐架別忘了,利用一下以擴大吸音棉黏貼面積;在這層之上我又貼了一層德國製的制震墊,跟臺製品不同的是它還有一層銀色的隔熱布,而且制振墊本身也較硬、需要以吹風機加熱,否則不易與引擎蓋的起伏密合。不過在剛性輔助上這種德製品可能比較好,價格上也比國產制振墊貴上一倍,這樣做起來引擎蓋變得很重。以日製品吸音棉的外包裝所標示的規格來看,在低速的時候可以減少車內噪音約 2-3dB,但在高速行駛時效果可就沒這麼明顯。


葉子板與輪弧部份

輪弧上方的部份有一片塑膠製的護板,通常這部份在店家都是頂起來做的,因為這樣工作的空間與噴布的面積較大。這部份所使用的材料是帶有一點橡膠性質的阻尼物,雖然像店家那種很炫的噴槍一般的網友不容易取得,不過絕大多數的汽車百貨都有類似罐裝噴漆的包裝、品牌也很多,我個人以採用 3M 或者大廠牌為主。比較專業的葉子板處理,要將葉子板拆下來在內面貼上制振墊,然後再以發泡膠噴塗,根據這樣處理過的賓士車主說仍然是有改善的。


底盤

這部份的隔音非重要,不管是中尾段排氣管所發出的聲音、或是行路間底盤傳進來的噪音,影響非常大。許多車輛在行駛高速公路時,往往只聽到隆隆聲與風切聲、原廠的音響幾無用武之地,相信大家多多少少有經驗。

這部份的施工要內外兼施,外層也就是底盤向路面的部份,這部份的處理因為總是會噴到泥土等等,所以制振墊不太實用,一遇到泥沙或水份就會脫膠。一般都是用防底盤噪音的類似柏油橡膠複合的罐裝噴漆,沒有辦法把車輛頂高的話處理起來不較不方便。如果是舊車的話,底盤可能會卡一些泥土,如果無法去掉、那麼過些時候的補強動作是必須的。

至於底盤的內面那要做的功課可就複雜了!把座椅拆掉、把地毯整個翻起來這並不難,不過要一些六角鈑手。我的做法是先罐裝阻尼膠噴在容器中再以毛刷塗布;車子裡面總是要小心點、不能用噴嘴噴來噴去的;要塗多層的話,要等第一層乾掉、再蓋上去,不能一次塗很厚,然後在上面鋪上一層制振墊。制振墊的使用,要先以吹風機熱軟化、再以滾輪推實,這樣可以確實達到制震與加強剛性的效果。上面再鋪一層吸音綿,最後再蓋回原廠的地毯、再加上腳踏墊的話總共五層,算是跟賓士也差不太多了!

不過在鋪這些材料的時候,要注意鋪到邊緣、不要只鋪中間,這樣會不太平整。事實上我曾經跟新的E280 做過比較,同樣音量的話,車門全關、在車外聽到的聲音,我的十年金全還比 E280 小聲;但是 E280 的內裝還有抑制處理很好的 Vibration 與引擎的平順、車體的剛性,這些就不太容易追得上了!


A、B、C 柱的處理

每一部車的A、B、C 柱拆法不同,但相同的是裡面絕大多數都是兩片鈑金中間空心的、上面有一些洞可供塑膠飾板的夾扣固定,我的做法是使用中性的 Silicone 灌進去,這些額外的洞恰可做為 Silicone 槍的注射口,注意不要把做為固定夾扣的洞灌起來喔!不然可是很難處理的。

這樣加強之後兩片鈑金夾 Silicone 其複合剛性不言可喻,一般的店家也是用發泡膠處理,較省事但比較沒有加強剛性的作用;如果沾到 Silicone 的話,準備一罐中油的去漬油;如果要發燒一點的話,塑膠飾板內面再貼上一層制振墊,B 柱下段因為有安全帶的裝置在處理時要注意不能影響安全帶的收放轉輪。


中控臺處理

中控臺其實只是片稍大的塑膠組件固定在鐵管之上、連接到車體,裡面都是空心的,所以這部份有相當的處理空間,是以乳突狀的吸音棉填充。如果你自己試過就會發現中控臺後真的是太空了,很容易有引擎室噪音傳來,大音量時共振也很厲害,無論各位的車是國產小車還是賓士,用你的拳頭在中控臺上槌幾下就會發現以上我所說的缺點。

中控台的中段就是音響空調等裝置的這一段比較好一些,不過裡面因為已經有主機等線路與空調的管路所以比較不適合。

至於排檔頭的這一段更為離譜,各位用拳頭輕輕的側搥一下就可以發現就連賓士車也只能以“哩哩落落”來形容。

中控台的處理要熟悉中控台的固定方式,否則可能會成為 DIY 者的畏途,但其實也不過是一些尋常的螺絲罷了。


門板

對很多的網友來說,門板的處理可能是第一重要的,因為單體直接是固定在上面的。門板的剛性制振如果不夠,低音量多的時候就會變糊、共振,對音質的影響很大,無論那一家喇叭廠都不可能用那麼薄的鈑金當音箱,所以寧可全車的隔音制振都不做、唯有門板為當急要務。

門板的拆卸各車種不同,不過一般的原則是先把中控鎖、門鎖的手動開關拆掉,之後就是以適當的力度拆開門板與門皮間的塑膠釘扣。門皮無論外表包以皮革或是絨布,本體多為甘蔗板,這部份可以貼一些吸音綿。至於車門皮分內皮兩層,內皮上有很多小支架可供玻璃升降機等等固定之用,這部份恰巧可以用來做黏貼壓實制振墊之用。我是內皮的兩面都用制振墊,所以至少要用到一張半。黏貼制振墊前記得用去漬油擦乾淨;至於外皮,因為我的單體並不是固定在門板上,所以並未做特殊的處理再加上之前做過防鏽,所以都是黃油,施工太麻煩了。


門檻

把門檻的飾板拆掉裡面非常空虛,跟 A、B、C 柱處理方法相同,把 silicon 灌入洞中。我的經驗,光前門的門檻可以灌進大瓶的 silicon(300g)約 12 罐。

 
天花板

拆掉天花板可不容易,要拆掉很多地方,建議這個部份要比 A、B、C 柱更早處理。拆掉後在天花板鈑金上貼制振墊,然後再於天花板飾板與制振墊中間貼上比較薄的吸音綿,這樣就會有明顯的效果出來。


後障板

一般的後障板都相當薄,建議請店家重做木工,這樣會比較省事。


後行李箱

建議把行李箱的三夾板換過,翻開、把備胎拆下來、鋪上制振墊、再蓋上吸音棉,這樣應該就算做了頗為重量級的處理了。有餘力的話,把行李箱壁的塑膠護蓋與鈑金間的空隙再以吸音棉填充。


其他

這部份包含引擎腳老化引起的振動、組裝件的鬆動等等,這些也要一一克服、以免造成把噪音隔在車外但車內卻噪音四起。


※ 轉載自《汽車音響天堂》※ 

相關報導 》》》》》》》》
汽車音響與家用音響
汽車音響的基本功課:術語與解釋
系統的構成 & 器材的簡介:主機部份
主動式電子分音器
其它前級器材
電源處理
功率擴大機
揚聲器(重低音除外)
低音系統
店家的選擇與器材價格
DIY 的注意事項與材料來源
雜音的排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nry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